關聖帝君關聖帝君 「 關聖帝 君」,諱羽,字雲長,本字長生,三 國時代蜀漢河東解梁人,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 (公元一六○年) 五月十三日 ,或言 六月二 十四日 。關羽身長九尺六寸、鬚長一尺六寸, 面如重棗,唇若抹朱,丹鳳眼,臥蠶眉,有膽 力,好讀春秋,性喜濟困扶危,重義輕利。十七 歲結婚,十八歲生兒子關平。二十九歲時,因當 地鹽商欺壓百姓,被關羽鋌身赴險殺死,出逃到 河北涿州,結識張飛,再遇劉備,三人意氣相 投,乃在桃園結義,成為異姓兄弟,劉備居長, 張飛最幼,而關羽中焉,三人誓約「不求同年同 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同以興國福 民為職志,適逢鉅鹿張角起事,以黃巾為號,殺 至幽州(今河北、山東及遼寧一帶),太守劉焉 屋榜招兵,關張乃協助劉備募集鄉勇,擊拜黃 巾,是時朝廷因宦官弄權,政治敗壞,天下開始 動亂,劉備等人又未受到重用,待漢靈帝崩後, 外戚何進為痛恨宦官弄權,乃召河東守將董卓入 朝翦除宦官,但董卓進駐京師後,反收禁軍於麾 下,不但把持了朝政,而且廢去少帝,自立獻帝 為皇,至此漢室江山搖搖欲墜,董卓旋即被殺, 曹操則攜獻帝至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時, 劉關張兄弟三人,則輾轉於徐州、小沛及平原之 間,經曹操之引進而劉得謁獻帝,封劉備為左將 軍宜城亭侯。劉備則知曹操終將禍漢室,乃藉機 脫離許都,因而受到曹兵追擊,兄弟三人兵敗失 散,帝君為保全甘、 糜二 夫人,不得以暫歸曹 營,聲言「降漢不降曹」,忠臣不事二主,一旦 有兄長消息,不管千里萬里必定辭別投奔,以示 不忘故主、明來明去的義氣。期間並連斬袁紹派 遣來犯的顏良、文醜兩員大將,因此聲名大噪, 而得到曹操的特殊禮遇,並請獻帝封關羽為「漢 壽亭侯」。事後探知劉備及張飛的下落,乃掛印 封金,毅然保護二嫂,千里迢迢過五關斬六將, 投奔古城,兄弟才復團聚。劉關張三經千辛萬 苦,南取荊州,西下巴蜀,遂與魏、吳鼎足而 三,劉備入川後,委命帝君鎮守荊州,一時威鎮 華夏,孫權累討荊州不得,乃聯合曹兵進襲荊 州,關羽大發神威,擒殺于禁及龐德,其後不幸 誤中了呂蒙的驕兵之計,進兵樊城,而失荊州, 避退麥城(今湖北當陽縣)時,腹背受敵,終為 東吳呂蒙的伏兵所襲。孫權屢屢勸降, 關聖帝 君堅持「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 其節」的決心,視死如歸,遂在臨沮(今湖北遠 安縣)昇天,時在建安十四年冬(西元二一九 年),享年六十歲。同時遇害者有關羽長子關平 及部下周倉。中國民間宗教自漢以來,漸漸融合 佛、儒、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然而民間所 信仰的神明,大多數可分出其所屬的系統,但是 關聖帝 君卻是佛儒道三教共同的神靈。歷代皇 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聖」。 佛教以其忠義足可護法,並傳說他曾顯聖玉泉 山,並皈依佛門,因此尊他為「蓋天古佛」、 「護法伽藍」。儒教尊他為五文昌之一,並尊稱 「文衛聖帝」、「山西夫子」。道教則奉關羽為 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為「翊漢天尊」、「協天 大帝」或「武安尊王」。據說在關羽年輕的時 候,在家鄉從商,以販賣布匹為業,精於理財之 道,最擅長算數記帳,曾設簿記法,並發明日清 簿,即現今商人所使用的流水帳,他所用的青龍 偃月刀,十分鋒「利」,與生意上求「利」同 音,即求之獲「利」,因此又被後世商人尊為 「武財神」。 關聖帝 君生平義氣貫乾坤,以 「仁、義、禮、智、信」著稱,千里尋兄為 「仁」、華陽放曹為「義」、秉燭達旦為「 禮」、水淹七軍為「智」、單刀赴會為「信」。 關聖帝 君一生坦蕩磊落,進退有據,而貼心細 膩地兼顧到了人情事理。在此是非紛擾不明的社 會中,其為所當為的浩然大義的精神,正是後世 理應所效法學習的。

 

3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zmkqy 的頭像
wzmkqy

食玩

wzmkq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